走西口这一历史事件指的是从山西到哪儿?
从山西中部、北部出发,一条路向西,经杀虎口出关,进入蒙古草原;一条路向东,过大同、张家口出关进入蒙古。题主所说走西口应该是第一条线路。西口泛指晋商、陕商出关与内蒙外蒙贸易的地方,人们背井离乡的目的就是解决温饱问题,所以叫走西口。
杀虎口原名杀胡口,在山西右玉县。其地势险要,是一个天然关口。胡的本意就不多做解释,但为缓和矛盾后来改名叫杀虎口。
走西口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五次人口迁徙事件之一,原因是山西部分地区土地贫瘠,自然灾害频繁,生存环境的恶劣迫使晋北很多人到口外谋生。无数山西人、陕西人背井离乡,加快内蒙古移民了与蒙古草原的各项交流,带动这一地区的发展。
欢迎打开 历史 宝藏,一起来读山西那些事儿。 (约400字,阅读需2分)
一曲走西口,让我们忆起一段特殊的 历史 。
在 晋北、 陕北 地区,夫妻之间和恋人之间,多以哥哥妹妹相称。
这首名为《走西口》的民歌,在妹妹对哥哥一声声、一句句的叮嘱里,浸透着女子对丈夫和恋人离家远行“走西口”的无尽关怀与悲苦。
特别是经由陕北姑娘王二妮的真情演绎,这首悠远悲怆的《走西口》更成为特有的文化记忆,表达出晋陕民众对艰辛生活的深深倾诉。
什么是“西口”?
在传统时代,中原王朝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多在北方长城险要地点设置防卫要塞。特别是在明代,中原王朝先后在长城沿线设置九边重镇,而“口”则专指长城沿线的关口。借助于军事关口,明清以来很多关口逐渐演化为贸易场所,如张家口、喜峰口、古北口、杀虎口等。
历史 上的“走西口”,是中国移民史上有着重大影响的人口迁徙过程。
明清的长城之内民众之所以要“走西口”,跑到关外不适宜农耕之地求生,主要是为内蒙古移民了逃避关内的天灾,如旱灾等。除此之外还有山陕商人,不畏严寒酷暑,行走于长城内外。
就性质而言,“走西口”是明清时期长城以内 晋北 、 陕北地区的劳动人民到长城以外谋生的 社会 活动,也是成千上万口内百姓涌入今天内蒙呼和浩特、鄂尔多斯等地的移民活动。同时,“走西口”也是明清以来逐渐孕育的一种经济现象,一种移民文化现象。
历史 上的走西囗是指山东,山西和河北以及华北平原的人口大迁移,而西囗是指河北的张家口。古时通常人们说口里口外,而口外就是指山西至内蒙古一路向西直到河西走廊,再向西就是新疆地区,还有一部分人到甘肃和陕西定居。
古时到民国时期都有人走西口,所以走西口的人非常的艰苦,一路向西。大部分人在内蒙就定居下来,再向西就是现在的新疆。而走新疆要走十八站沙漠戈壁滩,极为艰苦,听说要是几个人上新疆你如不随鸵队的话。是很难到达新疆的,通常人们送别在阳关。有诗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还有人说:过了嘉峪关,两眼泪汪汪或者说眼泪擦不干。歌词中唱到:哥哥你走西口,妹妹我泪花流。不见哥哥我心忧愁等等,让人着实辛酸流泪。本人观点,谢谢阅读。
西口就是山西杀虎口。在今天右玉县右卫镇的西北角,出了杀虎口就是内蒙了。前些日子因为培训的因素去这里看了一下,塞北高原,神清气爽。 1、右卫镇的由来
在明朝初年,朱元璋在这里设置大同右卫。后来随着边防线南迁,玉林卫就迁移到这里,两个卫在一块,为了方便就合称 右玉林卫。
(明代大同镇)
在明朝灭亡后,到了清朝军户开始一体纳税。到了雍正时期,直接废卫为县,右玉林卫就改为了右卫县。
(右卫镇)
在70年代,因为风沙的缘故,县城南迁。上次去了这里,发现在土城内,还有农田,都没有明代繁华。
2、杀虎口
在边防线上,“虏”“鲁”一般都会改成“鲁”,“胡”一般会改为“虎”。
杀胡口最初是见证游牧与农耕民族厮杀的地方。在隆庆议和后,这里成为边境互市的场所,“仁人利溥,民到今受其赐”。
(杀虎口)
到了康熙年间,因为族群因素,这里改为了“杀虎口”。
3、走西口
山西整体而言土地贫瘠,在煤炭没法大规模外运的年代,只能因地制宜,就近取材,开启对草原的贸易。杀虎口是山西内地距离绥远最近的路,自然比较繁华。
(杀虎口长城)
在今天,学界对此也有很多研究。
(杀虎口关)
随着高速、高铁的开通,杀虎口在今天的地位下降。整体而言比较苍凉,登高有种悲秋风的感觉。
这一首《走西口》的山西民歌,唱出了晋商数百年的悲凉和希望。
狭义的西口是山西右玉县的杀虎口,是晋商与蒙古贸易的交通关口。
1,明代的西口
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朱棣把长城外的玉林卫并入大同右卫,改称右玉林卫,属大同府。清朝时改称右玉县。
为了防御鞑靼和瓦剌的南下,明朝修建长城,分设九边重镇,在长城的关隘设置城口。
正统三年(1438年),置大同互市口,杀胡堡互市口。清朝顺治十八年1661年,因为忌讳而改成杀虎口。
但因为与蒙古的关系时好时坏,这些互市口也经常关闭。
隆庆和议开始于隆庆四年(1570年),到隆庆五年,明朝给鞑靼俺答汗封王号,开辟十一个长城口通商互市。史称俺答封贡。
隆庆和议之后,明朝与蒙古互市,设有多个互市口。
狭义的走西口,就是指经过杀虎口到蒙古进行商贸活动。
蒙古向内地输入牛羊驼马和皮革,内地向蒙古输的商品就是五花八门了,比如布匹、丝绸、棉花、粮食、盐、糖、果等等。
2,清代的走西口
康熙、乾隆年间相继击败、消灭准格尔汗国,清朝最终统一了蒙古草原。
内地与蒙古连为一体,双方的贸易进入了一个新的大发展时期。
晋商把大同东边的张家口称为东口,大同西边右玉县的杀虎口称为西口。
广义上来说,大同以西的长城关口都可叫西口。
走西口的路线主要有四条:
1)从杀虎口,经过土默特,沿黄河向西到包头;
2)从陕北经榆林,过鄂尔多斯到包头;
3)从宁夏到包头或鄂尔多斯;
4)从张家口,经过土默特,沿黄河向西到包头,这一条路线称为走东口。
这几条路线的总汇集点是包头。
3,晋商的崛起
清朝时期晋商与蒙古的贸易,产生了大盛魁、乔家等著名的晋商。
明清时期,黄土高原的环境恶化,几乎没有森林覆盖,荒漠化严重。再加上明末小冰河的影响,山西农民生活困苦,不得不走西口,出去打工经商。
清朝康乾时期,人口激增,造成了山西巨大的人口压力,部分人口向内蒙迁徙。
击败准格尔汗国后,清朝积极鼓励向内蒙古移民、放牧开垦。
在清朝时期,晋商通过蒙古贸易发展了起来。
本人是沂蓝书院赵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现代史,继承章太炎学派唯识史观学说。 本文为原创,如果觉得有点意思,敬请点一下关注并点赞。
走西口是从山西到内蒙,包头一带作买卖挣钱养家胡口。
一曲二人台《走西口》唱出一个个辛酸泪。走走西口指的是山西灾民一路北上,途经右玉县的“杀虎口“一路到内蒙古和河北省坝上地区,主要分布区域是包头,土左,土右旗,达茂,四子王旗,乌兰察布的察右前,后旗及商都,化德等地区。河北省坝上地区主要指张家口地区的尚义,沽源,张北,康保一带,俗称坝上高原。因这里多是草原 ,且地广人稀,适合逃难的人开荒或打工生存。慢慢地山西的居民与本地的居民融合,形成了新的居民。走西口是一部苦难史,与二人台的形成和发展分不开的。二人台现在主要分布在晋冀蒙陕四省交界地 ,辐射人口3000万,是二人台的发源地和拓展地 。二人台 属地方性剧种 ,以方言为主,这几个地方方言基本一致 ,走西口的过程 也就是这四个省居民交互融合的过程。
《走西口》的时间从光绪年间开始,但时间主要在民国初年,也与张库大道的贸易发展有关,一部分流浪的西口人,迫于生计,与驼队为伍,离家别口,做起了生意,一部分人富起来,一部分勉强糊口,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这是广义的走西口。也有以张家口之分一说,俗称“出口外”,坝下和山西的逃难人群 纷纷离家到坝上地区谋生,开荒或打工 慢慢形成了今天的局面。
我的故乡康巴诺儿草原,这里汇聚的人口正是走西口来的人口。具体地说,我的爷爷,姥爷分别来源于坝下万全地区,我们这里的爷爷辈多数来自于山西天镇,浑源、灵丘等地,典型的是二号卜乡西土城现有居民,来于民国初年 成分以上四省十三县。这里正是走西口来的人的目的地或栖息地,多数人的老家还在山西或口里,直到现在还和老家的亲人互通有无 有的走口的山西老人还健在。所以这里的人常唱二人台,也被称为二人台的故乡。
走西口、下南洋、闯关东,这些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人口迁徙移动的现象。其中,走西口是清代以来陕西、山西人迁徙到西口地区谋生的代名词。
西口最初是指大同以西的杀虎口,后来变为以归化城为中心的绥远地区。
在清朝以前,这里都是蒙古游牧民的地盘。在清朝以后,山西、陕西等地的汉民,来到此地佣耕、贸易和定居,使得原本的游牧 社会 ,逐渐演变成半农半牧 社会 ,甚至在有些地区,例如归化城土默特、察哈尔右翼、鄂尔多斯南部地区,几乎都成为了农业的世界。
随着人口组成的调整,原本以蒙古盟旗为主的口外行政建制,逐渐演变为旗厅并存、蒙汉分治的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走西口也催生了一些文化的现象。清代以来,民间涌现出大量歌颂走西口的歌谣、故事。例如:
从歌词中,我们可以当时的生计艰难是迫使老百姓走西口的原因,西口以外的世界已经成为拥有好收成的乐土。
以上就是走西口的 历史 简介。
走西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五次人口迁徙”事件之一,从明朝中期至民国初年四百余年的 历史 长河中,无数山西人、陕西人、河北人背井离乡,打通了中原腹地与蒙古草原的经济和文化通道,带动了北部地区的繁荣和发展。
西口,狭义的西口指长城北的口外,包括山西杀虎口;陕西府谷口;河北独石口,即晋北人、陕北人以及河北人走西口的交汇点。西口是晋商、陕商出关与内蒙外蒙贸易的地方,所以走西口的主力人群包括晋北人,陕北人,河北人。后西口泛指在长城以北的内外蒙古从事农业、商品交易的地方,包括陕西北部的神木口,河北北部的张家口以及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市)。我们要尊重史实,既是对 历史 的负责,也是对后人的负责。
清代是中国人口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清初通过康雍乾三世的休养发展,到乾隆朝全国人口突破三亿大关。人地矛盾尖锐,大量内地贫民迫于生活压力,“走西口”、“闯关东”、"蹚古道"和“下南洋”,"赴金山",形成近代五股大的移民浪潮,都是以谋生为特点的非官方行为。“走西口”是清代以来成千上万的晋、陕等地老百姓涌入归化城、土默特、察哈尔和鄂尔多斯等地谋生的移民活动。“走西口”这一移民活动,大大改变了内蒙古的 社会 结构、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同时,占移民比例极高的山西移民,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将山西的晋文化带到了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使当地形成富有浓郁山西本土特色的移民文化。晋文化作为农耕文化的一部分,通过人口迁移,与当地的游牧文化相融合,形成富有活力的多元文化,丰富了中国的文化。
山西北部土地贫瘠,自然灾害频繁,生存环境的恶劣迫使晋北很多人到口外谋生。“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挖野菜”的山西旧谣充分说明“走西口”者多为自然灾害引起的饥民。清光绪三年至五年,山西等省大旱三年,出现被称为“丁戊奇荒”的近代最严重的旱灾,甚至部分地区寸雨未下。自然灾害引起的人口流迁,以忻州、雁北等晋北地区最为突出。晋北各州县贫瘠的土地,恶劣的自然环境迫使大批百姓离开故土。例如“阳高地处北塞,砂碛优甚,高土黄沙,满目低土,碱卤难耕……地瘠民贫,无所厚藏,一遇荒歉,流离不堪。”在贫瘠的土地,寒冷的气候,无川流灌溉的恶劣自然环境里,晋北人生活困苦。每遇灾歉,人们不得不流离失所,奔赴口外谋生。
从山西人走西口的大致路线图看,山西人从山西中部和北部出发,一条路向西,经杀虎口出关,进入蒙古草原;一条路向东,过大同,经张家口出关进入蒙古。
民间所说的“走西口”中的西口指长城北的口外。走出山西杀虎口,就到了昔日由山西人包揽经商天下的归化与绥远(统称归绥)、库伦和多伦、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及新疆等地区。“杀虎口”还是通往蒙古恰克图和俄罗斯等地经商的重要商道。“杀虎口”的兴衰史也反映了晋商发展兴衰的 历史 。
“走西口”是一部辛酸的移民史,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创业史。一批又一批移民背井离乡北上口外的蒙古地区,艰苦创业,开发了内蒙古地区。更重要的是,内蒙古移民他们给处于落后游牧状态的内蒙古中西部带去了先进的农耕文化,使当地的整个文化风貌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伴随着“走西口”移民的进程,口外的内蒙古地区以传统单一的游牧 社会 演变为旗县双立,牧耕并举的 多元化 社会 。在这一演变过程中,作为移民主体的山西移民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由于山西移民在移民中占绝大多数,因而当地的移民文化更多地富有晋文化的特色,也可以说是晋文化在这一地区的扩展。
人口的流动,带动了文化的传播,而文化的传播,又拉近了地区间的距离,增强了它们的认同感。“走西口”这一移民浪潮,大大促进了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与内地的交流,进一步增进了蒙汉之间的民族感情,对我们多民族国家的繁荣稳定产生了一定的积极的影响。
真正的走西口就是从河曲县的水旱码头西口古渡到内蒙,杀虎口出关的只是右玉县一带的当人,经大同县张家口出关的人主要还是大同县本地人,通过河曲县水旱码头西口古出的人有,河曲县,偏关县,保德县,神池县,五寨县,岢岚县,宁武县,原平县,忻州,一直到太原,晋中,吕梁等地都走河曲西口古渡去内蒙的,
我国蒙古族侨民在蒙古国,为什么我国蒙古族很少有人移民蒙古国?
同一民族向另一个本民族数量占优势的国家移民比较常见,比如汉族喜欢移民新加坡,朝鲜族喜欢移民韩国,哈萨克族移民最大的目的国是哈萨克斯坦等。
向这些国家移民因语言文化相同,且部分国家有政策支持,备受本民族的欢迎。但作为我国较大的少数民族蒙古族却鲜有移民蒙古国的案列。这主要是蒙古国的政策和经济所导致的。
我国蒙古族在蒙古国
新中国成立之后,有一段时间,内蒙古知识分子和牧民越过边境进入蒙古国。然而上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蒙古政府跟随苏联推出反华政策,怀疑这些蒙古族是间谍,将他们关押并审讯数日,之后将部分内蒙古人遣返中国。
留在蒙古国的我国蒙古族侨民被驱逐到偏远地区,被迫工作二十或三十年而没有获得蒙古护照。因为没有合法身份的蒙古族找不到好工作,只能从事建筑业、畜牧业和农业等。
现在在蒙古国的我国蒙古族侨民主要从事翻译及商贸,即使在今天,来到蒙古生活的蒙古族仍然受到排斥,这些人大部分在蒙古国短期生活,移民非常少。
1、翻译,我国蒙古族在蒙古国主要从事翻译,国内蒙汉双语人才众多,竞争压力大,待遇相对较低。而外派至蒙古国的翻译待遇较高,这些蒙汉翻译以年轻男性为主。
2、留学生,主要分为官派留学生和私人留学生,官派留学生主要是国内一流名校及内蒙古高校的学生。去蒙古国留学的学生主要从事蒙古国研究及蒙古族艺术等。
3、访问学者,主要是内蒙古学者和蒙古国政府、高校等之间的交流。或者为了编撰蒙古族相关书籍到蒙古国寻找资料等。
经济
2021年蒙古国GDP达953.45亿元人民币,内蒙古的GDP高达20,514亿元,是蒙古国的21倍。而且内蒙古自治区内12个市盟中有8个超过蒙古国整个国家的GDP。在个人收入方面,目前蒙古国普通人月薪在1200-1800元人民币左右,也远低于内蒙古人民的收入。
而且蒙古国330万人口的一半集中在首都乌兰巴托,其他均为小城市。行业主要集中在畜牧业和矿产等,我国蒙古族在蒙古国除了从事商贸、翻译外很难有较大的发展机会。
但经济因素并不是限制蒙古族移民的绝对因素,相反,很多经济落后的地方却成为中国商人的淘金地。真正阻碍我国蒙古族移民的另一大原因还是蒙古国的入籍政策。
政策
蒙古国虽然地广人稀,但对移民十分警惕,特别是来自中国的移民。根据蒙古国《外国公民法律地位法》的规定:私人目的来蒙古国的外国人不能超过蒙古国总人口的百分之三,其中中国人的比例最高可达百分之一。 也就是可留居蒙古国的中国人上限是3.3万人。
而成为蒙古国公民,要求更高。
1、申请人的月收入是蒙古国最低工资的10倍。
2、申请人必须熟悉蒙古人民的风俗习惯、官方语言、蒙古宪法。必须在申请之日前在蒙古境内居住至少五年。
3、申请人所在国主管机关或该国驻蒙古使领馆同意。
别说让中国的蒙古族了解蒙古国宪法,就连蒙古国的普通牧民都不知道。我国部分蒙古族希望在蒙古国生活和工作,但蒙古国法律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也没有为蒙古族在蒙古国创造任何有利条件。
苛刻的移民法,导致目前蒙古境内长期居留的19,159名外国人,只有1,882名成为永久居民,其中成为永久居民的中国人约1400名。此外,每年只有10多名外国人成为蒙古公民,
我国蒙古族在蒙古国的移民数量一直没有单独的数据。
中国另一个国家哈萨克斯坦则提供完全不同的移民政策,哈萨克斯坦独立之初,境内哈萨克族和俄罗斯族各占40%,为了提高哈萨克族的比例,哈萨克斯坦前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召全世界的哈萨克人回归哈萨克斯坦。
哈萨克斯坦政府通过了《关于安置有意回归哈萨克斯坦并在农村地区定居之历史移民的相关规则及要求》,规定具有哈萨克族血统的外国公民、无国籍人士或永久居住在他国的哈萨克族人,可以返回哈萨克斯坦并永久居住。
哈萨克斯坦政府给回归的哈萨克人提供住房、就业、教育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为哈萨克族回归哈萨克斯坦打开了大门。
蒙古国喀尔喀蒙古族占总人口的82.4%,喀尔喀蒙古人一直占主导地位,不像哈萨克斯坦因主体民族比例过低产生危机感。对蒙古族移民回流丝毫不感兴趣。
敌视
历史上,蒙古帝国曾有过辉煌一时的繁荣和威望,而今天的蒙古却成了夹在中俄之间的小国。这让蒙古人感到沮丧和失败。
1990年代初蒙古社会变革后,这种落后和失败主义的心态有所增加,民族主义出现。加上历史上中国曾经统治过蒙古国,蒙古人对中国的谨慎和猜疑心理一直未完全消失。
蒙古国很反感境内的中国移民,包括中国的蒙古族。
我国蒙古族流向
我国蒙古族在蒙古国工作生活的并不多,蒙古族主要流向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和北京等。我国内蒙古之外的蒙古族有不少人移居内蒙古发达城市。而移民海外的蒙古族和汉族一样,倾向于欧美发达国家。
结语
蒙古国虽然地广人稀,但却没有引入移民的打算,一直未放开移民政策。对世界各地的蒙古族也是如此,加上经济体量小,工作岗位少。也很难吸引到我国的蒙古族移民该国。
怎么移民蒙古国
1、获得蒙古国移民的方式主要有:投情(父母、子女、配偶是蒙古国公民)、蒙古国公民移出蒙古国后再移回、政治避难等;
2、移民针对已在蒙古国且居住了一定时间的外国公民,申请过程不需要花钱或仅在各别环节需要一些手续费之类的花销,可忽略不计。
3、蒙古国移民局(受理单位)根据申请人的情况及本国国情判断是否接收并报由总统或国会批准。
4、获得移民资格后,本人每年在蒙古国境外停留期不得超过180天;
5、在蒙其间如有从事违法活动,或反移民、登记规定2次以上、或以假结婚方式骗取移民许可等行为,主管部门有权拒绝申请。
6、更多详情可查阅“蒙古国移民局”网站,或通过你在蒙古的朋友向移民局咨询。
7、蒙古国《在蒙外国公民地位法》相关规定:
29.1 根据外国公民申请移居蒙古国的申请书,因内局势,经济能力,申请移民者的学历、专业等,由主管外国公民事务国家行政机关(蒙古国称民局)按照本法第27.1款所指期限(最长五年,续延一次三年)可颁发移民居住许可。
29.2 申请移民的外国公民若已满55周岁,主管外国公民事务的国家行政机关(移民局)在颁发移民居住许可时,遵循本法第28.3款(因家属关系原因居留的外国公民年龄已满55周岁者,以该公民所属国相同的原则,主管外国公民事务的国家行政机样可颁发永久居留许可)的规定。
29.3 在蒙古国获得移民居住许可的外国公民,一年内在境外停留期限已超出180天时,主管外国公民事务的国家行政机关可吊销移民居住许可.
29.5 在蒙古国移民的外国公民总人数不得超过蒙古国人口的0.5%,其中一个国籍人数不得超过0.17%。
什么情况属于内蒙古高考移民?
截至报考当年的4月1日,凡父母双方或一方户口不在内蒙古、本人户口迁入内蒙古并在内蒙古实际接受高中教育未满两年者,均算作“移民”。
联系我们请扫一扫上面二维码